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腾讯体育读者,四五年前你或许看过这档叫做《热血足球》的栏目:它诉说的似乎是足球场上的点点滴滴,却也映射到生活里的纷纷扰扰。娓娓道来或是嬉笑怒骂,总想表达的是一句线分钟的故事,于漫长一生而言稍纵即逝,但人生很多顿悟,却也只在那么些片刻。
如今,《热血足球》回来了,将与所有读者们一起观赏2018世界杯。这些年过去了,读者的口味在改变,传播介质和传播手段也在飞速迭代,但《热血足球》却想带着熟悉的味道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,因为热血哥相信,有一些人们愿意去相信的美好和感动应该还在。今天,就以今天凌晨落下帷幕的欧冠决赛作为开胃菜。
皇马的欧冠三连冠,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。无论从整体实力,还是场上两帮球员的欧冠经验来比,皇马众将都远在利物浦之上。当然了,再加上点齐达内式玄学的加持,这座奖杯想不拿都难。
在拉莫斯带着众将高高举起奖杯那一刻,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骄傲,但却很难寻到那种溢出来的激动。怎么描述这种溢出来的激动?2009/2010赛季欧冠决赛,萨内蒂高高举起大耳朵杯的神情,可以解释一切。用一个词形容那个神情,叫做“狰狞”。抱歉,找了一圈词库只觉得这个词最合适,那是一种漫长煎熬后的情感爆发。现在的皇马将士脸上找不到,或许对于奖杯已太过习以为常了。
这一夜,其实最让人触动的,并不是皇马这一群成功者,而是两位把泪水留在了基辅的“失败者”:萨拉赫和卡里乌斯。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深到什么程度?很多话明知说出来是自相矛盾的,但放在各自语境里又恰如其分。
第一句是:请你保持善良,无论这世界多么冷漠。第二句是:没人会感激你的善良,他们只会得寸进尺。
一句鸡汤,一句毒鸡汤。一句在诉说人性本善,一句在诉说人性本恶。我想对于这两句话,萨拉赫和卡里乌斯一定有很深的理解。
很多球迷说,利物浦失利的结局,其实从萨拉赫第28分钟因伤离场时便被写就了。我很赞同:有萨拉赫的红军和没有萨拉赫的红军,是两支球队。
过去的英超赛季,是属于萨拉赫的。大大小小,林林总总拿下11项纪录,疯狂打进43球。如果今夜的大耳朵杯被他拿下,而阿根廷和葡萄牙无缘大力神杯,那么萨拉赫很可能成为打破梅罗对金球奖十年垄断的那个人……
但是,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。人们看到的,是这个疯狂进球的埃及小个子,但看不到的,却是一个在祖国坚持做大善人的萨拉赫。
为了改变家乡医疗和教育水平,萨拉赫自掏腰包投入了数百万镑的善款。他希望家乡能远离悲痛和贫穷。
去年底的非洲杯预选赛,萨拉赫的补时关键进球帮助埃及时隔28年挺进世界杯。赛后,埃及的大富豪奖励萨拉赫很大一笔钱,但是萨拉赫却没有动这笔钱中一个子,而是恳请富豪用这笔钱为家乡购买大量医疗设备。
还有一件被埃及媒体广为报道的事:萨拉赫父亲要把盗窃他们家的小偷送到警局,但萨拉赫却让不要这么做,而是给小偷一笔钱,并帮他找了工作。
说来不可思议,但这就是萨拉赫,一个虔诚的信教徒。萨拉赫用他一次次的善举,感染着家乡的人群,也激励着成千上万有足球梦想的埃及孩子。
这样一个大善人,是不是该被命运温柔相待?是不是该用一座大耳朵杯让他的故事更完美?
很多人骂拉莫斯脏,骂拉莫斯用龌龊的方式毁掉利物浦。但其实,就算没有拉莫斯与他的那一次抱摔,或许还有更多皇马的飞铲在等着他。没办法,这里是最残酷无情的战场。
走下场的那一刻,萨拉赫哭红了双眼,或许他的眼泪里传达的是不甘,因为下一次能站在这个舞台是何时,没人能给出答案。而作为一个旁观者,我们看到的还有心疼,叹命运不公,怎么能这么对待善人?
第一次欧冠决赛,他用几次精彩的扑救挽救过球队,但两个超级低级的失误又葬送了比赛。这是卡里乌斯的故事。
“还能说什么呢,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。我懂他的心情。”克洛普没有责备,因为是他选择了信任卡里乌斯而不是米尼奥莱。
谢场的时刻,卡里乌斯满含着热泪走到红军球迷看台前,不停用手势比划着自己的歉意。情绪越来越激动,眼泪止不住往下掉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红军球迷没有一句嘘声,而是一直用掌声在原谅这位25岁的年轻人。
“孤独的走向球迷看台,不住的致歉,流泪,这是内心有多大的内疚,我瞬间就原谅了他。”这是红军论坛里被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。
我想,这种原谅的潜台词应该是:比起让一个人被毁掉,丢掉一座冠军真的算不上什么。
萨拉赫的眼泪和卡里乌斯的眼泪,传达的情绪自然是不同的,所印刻的人生哲理也是不一样的。“人性本恶”或是“人性本善”,究竟哪一种才是真谛?
或许,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。很多人穷极一生去寻找也遍寻不获。如果一切都被清晰定义了,那人生就失去了它的斑驳。
足球世界变化快,妖人小将大步迈。今天要说的是来自于米兰城的红黑队长罗马尼奥利。这名眼下只有23岁的年轻人,在今年的8月成为球队的队长。新赛季至今,AC米兰在11轮联赛过后,位于积分榜的第4名。跻身欧冠区,距离回归昔日的顶级舞台,正在慢慢接近。沿着前辈的脚步,23岁的罗马尼奥利成为红黑军团的队长在足球场上,如